省工信委出臺支持贛江新區發展的若干措施
編輯: 敖敏來源: 經濟晚報2017-03-30 16:40:00
編輯: 敖敏來源: 經濟晚報2017-03-30 16:40:00
省工信委出臺支持贛江新區發展的若干措施
“17條”打造新動能新經濟的引爆區
□本報記者 敖敏 文/圖
贛江新區內杏林白馬博士研究院
贛江新區是我國東中西部協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是江西今后一個時期改革、開放、創新的高地,是江西生產力最發達、智力最密集、發展環境最完備的區域,是承擔國家重大改革和發展的綜合性功能區,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記者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精神和《江西贛江新區總體方案》,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贛江新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近日,江西省工信委下發了“關于支持贛江新區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將在南昌光谷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扶持培育產業集群等17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使之成為“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的示范區,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的引領區,新動能新經濟的引爆區。
促進贛江新區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
省工信委提出,將支持和幫助贛江新區圍繞建設“長江中游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內陸地區重要開放高地、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先行區”的戰略定位,先行先試編制贛江新區產業規劃,推動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引導推動產業向“兩廊一帶”、“四大組團”集聚集群集約發展。
按照做大存量、引進增量的要求,支持贛江新區選準主攻方向,加強與省內外產業集群對接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光電、生物醫藥、有機硅、紡織服裝五大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幫助贛江新區建立產業調度協調機制,推動贛江新區集中精力、集中資源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對贛江新區符合條件的產業集群,優先列入省級重點產業集群,優先支持建設省級產業基地,優先向工信部推薦其申報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支持南昌光谷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把南昌光谷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采取股權投資等方式,一次性注入2000萬元資金,支持其培育發展潛力大、產業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和創新創業型企業,打造“產業層次高、協同效應好、公共服務優、特色優勢強”的產業集聚區。
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支持贛江新區依托南昌經開區的省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以現有汽車產業為基礎,以轎車、客車等新能源整車為重點,引進整車企業及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中部一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推動江鈴新能源等整車項目獲取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幫助區內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
推動有機硅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圍繞藍星星火等龍頭企業、關鍵配套企業,積極向工信部爭取化工新材料進口替代、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專項建設基金等重大項目,依托省有機硅產業聯盟積極開展上下游產業鏈對接幫扶活動,推動有機硅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推進贛江新區“兩化”深度融合
積極實施“兩化融合”示范工程。支持贛江新區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動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落戶。協調電信運營商進一步完善寬帶網絡建設,優化網絡布局,提升寬帶接入能力,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支持工業園區、企業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園區、示范企業,支持示范園區和企業申報“兩化融合”示范項目,利用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進行獎補。
支持建設智能制造基地。指導贛江新區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產業鏈及生產要素集中集聚,打造產業特色明顯、產業鏈比較完善、創新能力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智能制造基地。對認定為省級智能制造基地的,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一次性注入1000萬元資金,支持其建設金融服務、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檢驗檢測、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平臺。
推進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把贛江新區作為智能化改造重點區域,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重點建設若干“智能工廠”和 “智能車間”,提高企業智能制造水平。積極支持贛江新區圍繞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對接國家工業強基發展目錄,夯實制造業基礎。對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購置設備的,省級財政給予后補助。指導和支持贛江新區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江西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開展以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試點。安排節能與清潔生產專項,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企業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
優先布局贛江新區發展新經濟
支持建設中國中醫藥產業創新科技城。按照“雙核驅動、協同發展”的布局要求,將贛江新區作為中國中醫藥產業創新科技城的主要選址區域,初步確定中國中醫藥產業創新科技城“一核”在贛江新區桑海產業園規劃建設,重點布局和建設創新研發、展示交易、金融服務、高端人才公寓、成果轉化等功能區塊,著力構建創新研發高地、孵化加速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種植繁育培養高地。
支持打造中國互聯網眾創第一平臺。協調和推動贛江新區與北京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加強合作,將專注產品創新設計的眾創平臺——洛客在贛江新區注冊,成立洛客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落戶南昌經開區,設立結算中心、運營中心,并以江西總部為核心在全國逐步建立運營分支,形成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發展格局,打造中國最大的以創新產品設計為核心的互聯網眾創平臺。支持贛江新區依托洛客平臺,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吸引全球創客,創新工業設計,培育新興產業,打造贛江新區未來增長的新引擎。
支持打造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基地。按照省政府與浪潮集團簽署的《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積極配合贛江新區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浪潮集團溝通合作。協調雙方共同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合作建設云計算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中心,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具有影響力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基地,助力推進贛江新區發展升級和綠色崛起。
增強贛江新區創新驅動能力
加快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贛江新區圍繞龍頭企業、關鍵技術、重點產業,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支持虛擬現實、硅襯底LED等領域龍頭企業牽頭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優先推薦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申報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鼓勵區內企業申報省級新產品,并在立項、試產和驗收等方面給予傾斜。在贛江新區優先實施全省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活動專題計劃,幫助企業提升研發與創新管理水平。
強化創新創業人才支撐。支持贛江新區成立創業大學,重點培育新經濟領域的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家和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促進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贛江新區與省工信委干部雙向交流機制,挑選優秀年輕干部雙向掛職,實現培養人才與推動工作的無縫對接。
支持培育創業創新孵化基地。支持贛江新區圍繞大健康、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云計算等新產業、新經濟,培育發展1-2個省級創業創新孵化基地,打造全省新經濟企業創業創新高地。
推動贛江新區服務功能提升
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支持贛江新區走產城融合之路,圍繞投資者、創業者和從業者的需求,把工業園區作為未來城鎮新區來打造,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實現與城鎮布局相銜接、產業需求相配套。加快工業園區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從單一開發向多功能配套的綜合開發轉變。
加強公共平臺建設。支持贛江新區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原則,著眼企業共性需求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快建設統一布局、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產業集群發展支撐體系。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安排500萬元獎補資金,支持臨空經濟區建設物流園區。對“四大組團”的工業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給予工業園區專項資金支持。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統籌中國制造2025省級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贛江新區加強技術改造、推進產業升級。支持組建江西省贛江新區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助推區內成長性好、爆發性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創業型企業加快發展。
抓住創新的“牛鼻子” 贛江新區發展活力“涌現”
2月22日到23日,省委書記鹿心社在贛江新區調研時強調,創新是新區發展的“牛鼻子”,要使創新成為引領新區發展的第一動力。按照這一要求,贛江新區大力推動理念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為新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前不久,一份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大單讓江西明匠智能制造公司經理鐘洲忙得不亦樂乎。而去年這個時候,他還在陪著上海總部的董事長跑遍全國找投資地。當時,明匠公司希望減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把資金都用在技術研發上,結果沒少碰壁。
看準了智能制造這類高科技企業的成長前景,贛江新區主動出擊,聯合銀行、基金公司成立智能制造發展基金,出錢建好廠房、辦公樓,用實實在在的誠意把明匠公司請進了江西。
現在,放手發展的明匠公司已經拿下歐洲工業4.0項目的資質,在它的帶動下,贛江新區的智能制造版塊也在國內有了充分話語權。不唯數據論英雄,這一招商理念的創新換來了贛江新區一個支柱產業的崛起。我省明確提出,優先安排在贛江新區開展各類先行先試,為全省發展提供示范,創造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
“從項目簽約到正式開工,位于贛江新區的卡耐新能源公司只用了短短六個月。”據悉,贛江新區這種政府部門追著企業辦事的作風,得益于當地出臺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贛江新區用電腦推算出項目推進時間表,設置紅、黃、綠三色警示燈,一旦項目推進超時,相關干部的全年績效考核都要泡湯。
抓住了創新這個牛鼻子,贛江新區的發展之路充滿活力。(記者 敖敏)
編輯:丁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