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國補”倒計時 銀行開啟“預熱”模式
編輯: 李盛元來源: 經濟參考報2025-08-28 09:42:25
編輯: 李盛元來源: 經濟參考報2025-08-28 09:42:25
? 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將于9月1日開閘,這是中央財政首次在個人消費貸款領域實施貼息政策。《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發布后,相關銀行及消費金融機構迅速響應。
記者了解到,部分銀行消費貸貼息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后的系統測試階段,并且已有銀行開啟預熱營銷相關貼息產品,部分銀行操作指引細則和手機銀行App上的消費貸貼息窗口將落地。
例如,郵儲銀行發送短信稱:消費貸最高100萬元,9月1日起支用貸款消費,還可疊加國家財政貼息、最高可按1%年貼息比例享3000元。
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微信公眾號日前發布貼息政策的實施時間、支持對象、貼息范圍及比例。該行“融e借”產品貸款額度最高可達100萬元,年化利率(單利)低至3%(財政貼息前)。
不止在線上宣傳,伴隨消費貸“國補”落地漸行漸近,機構在線下也加大營銷攬客力度。
“您可以先申請貸款,授權我行查詢交易記錄,測完額度,如果覺得合適,可等到9月1日貼息業務正式開辦后再進行提款,最高可享3000元貼息。”一國有大行北京分行客戶經理介紹。
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獲悉,對于貼息后的利率,補貼或將以一次性沖銷形式發放,合同中的貸款利率較此前不會降低。而目前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普遍為3%,這也意味著,在消費貸利率不變情況下,貼息后借款人實際承擔利率有望降至“2字頭”。
“目前業務部門非常繁忙,需要完成包括整理臺賬以供相關部門審核等一系列工作。”一位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政策,單筆5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1000元,對應符合條件的累計消費金額為10萬元。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具有“金額小、頻次高”的特點,當前公司正在積極優化操作細則,以期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實惠。
面對大額財政補貼,資金用途監管也成為市場關注重點。多家銀行在公告中均提示合規使用貸款資金,工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建議優先使用放款賬戶進行消費。農業銀行、光大銀行等還警示了套取貼息資金要承擔的后果。另外,對相關部門審核未通過或違法違規套取貼息資金的,銀行將按規定扣減或追回。對借款人違法違規套取貼息資金的,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并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