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利率下調沖擊普通人:錢袋子遭 “雙重擠壓”,長期規劃不確定性陡增
編輯: 肖霞來源: 經濟晚報2025-08-20 16:19:59
編輯: 肖霞來源: 經濟晚報2025-08-20 16:19:59
?? 預定利率即將下調至2.0%,對普通人買保險的影響重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期明確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已連續兩個季度低于現行2.5%上限,正式觸發調整機制。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多家險企公告,新備案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將降至2.0%,分紅型為1.75%,萬能型最低保證利率為1.0%。現行高利率產品預計于8月31日停售,各公司將在兩個月內完成新舊產品切換。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在設計產品時預設的投資回報率,直接影響消費者投保后的收益水平與保費成本。預定利率越高,年金險未來可領取金額越多,重疾險等保障型產品保費越低。此次利率下調旨在應對潛在利差損風險,匹配市場利率下行趨勢,防范行業系統性風險,保障消費者長遠利益。
利率下調帶來三大影響:普通人的“錢袋子”將受這些沖擊
儲蓄型保險收益顯著縮水。業內人士指出,預定利率是計算年金險未來領取金額的重要基礎,一旦下調,同樣保費未來領取養老金將明顯減少。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型產品現金價值增長放緩,長期財富增值效應減弱,影響養老儲備、子女教育金規劃家庭的收益預期。
保障型保險保費面臨上漲。從過往情況來看,重疾險、定期壽險等保障型產品的保費會面臨上漲。以中國人保的i無憂重疾險系列為例,同樣是30歲男性,30萬保額,30年交,保終身,含重疾、中癥、輕癥、保費豁免責任的情況下,i無憂3.0重大疾病保險(互聯網專屬)比i無憂2.0(A款)(互聯網專屬)每年要多交1830元,這對普通家庭來說絕非小數目。
據資深保險精算師分析稱,本次預定利率調整后,產品平均保費漲幅約20%,不同產品差異顯著。含投資儲蓄功能的重疾險(如帶身故責任產品)調價幅度也將高于純消費型重疾險。
保費上漲意味著相同保障額度下,消費者的投保成本上升,尤其是對于尚未配置基礎保障的人群,未來投保將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
長期財務規劃不確定性增加。養老、教育等剛性需求資金儲備計劃受到沖擊,原有收益“計算模型”被打破,目標達成難度增加,需重新評估資金缺口并調整規劃方案。
業內專家支招:三大應對策略助您從容應對
抓住窗口期鎖定高利率產品。在8月31日前關注仍執行原利率標準的在售產品,特別是年金險等長期儲蓄型工具。中國人保旗下APP在售的人保壽險“民享福?福壽年年3.0”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目前仍按2.5%預定利率銷售,可為養老規劃提供穩定現金流支持。
以30歲男性一次性投入1萬元,后續無追加保費,保費均進入穩健型投資組合賬戶,初始費用1%,60周歲起領取養老年金,終身領取,以低檔結算利率2%測算,預計每年可領871元,80歲時累計可領取17420元,是保費的1.7倍;若以高檔結算利率3.5%測算,預計每年可領1350元,80歲時累計可領取27000元,是保費的2.7倍。
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結構,避免資金過度集中于單一金融產品,適當提高國債、大額存單等固收類資產配置比例,搭配適量權益類資產,通過多元配置對沖利率風險。
優先覆蓋基礎保障需求。尚未配置重疾險、醫療險等基礎保障的家庭,建議在保費上漲前完成規劃,選擇“保障+儲蓄”組合型產品,在獲得風險保障的同時兼顧資金保值增值,確保保費支出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以內。
此次預定利率下調是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保險業適應經濟環境變化的主動調整。
業內專家指出,普通人無需過度焦慮,但需樹立“提前規劃、科學配置”的理念。在利率下行趨勢下,像年金險這類具備保證收益、功能適配的保險產品,其鎖定長期利率、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優勢將更加凸顯,仍是家庭應對長壽風險、實現財務安全的重要工具。
面對市場變化,消費者可結合自身需求,在專業顧問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產品與規劃方案,為家庭財務穩健發展筑牢根基。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經濟晚報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