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X山海證券:美國滯脹風險已至!投資者需高度警惕!
編輯: 肖霞來源: 經濟晚報2025-08-19 15:23:00
編輯: 肖霞來源: 經濟晚報2025-08-19 15:23:00
?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BofA Global Research)8月初的調查顯示,約70%的全球投資者預計未來12個月將出現滯脹,即經濟增長低于趨勢水平而通脹高于趨勢水平。近期數據加劇這一擔憂:美國勞工統計局(BLS)7月報告顯示,非農就業新增僅11.4萬,遠低于預期的17.5萬,失業率升至4.3%,創2021年以來新高;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意外飆升,7月同比上漲2.8%。
什么是滯脹?
滯脹全稱為停滯性通貨膨脹,指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矛盾現象。通俗地說,就是物價持續上漲(通貨膨脹),但經濟卻沒有增長甚至萎縮(停滯),導致失業率上升和經濟不景氣。這一術語源自英文“stagflation”,是“stagnation”(停滯)和“inflation”(通貨膨脹)的組合詞,反映了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兩者無法并存的悖論。
在滯脹狀態下,物價上漲如青菜價格飆升,但GDP增長放緩或失業增加,顯示出經濟“躺平”而物價“起飛”的分裂局面。滯脹通常被視為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打破了凱恩斯主義認為經濟增長總伴隨通脹、停滯伴隨通縮的假設。這種現象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中首次凸顯為一種常見危機。
美國滯脹對全球股市造成風險
道富銀行(State Street)的宏觀策略主管邁克爾·梅特卡夫(Michael Metcalfe)指出,自1990年以來,當美國制造業活動顯示“經濟收縮”與“價格高于均值”時,MSCI 世界指數平均下跌15%。標普全球7月制造業PMI為46.8,連續三月低于50(榮枯線),投入價格指數升至58.2,創2023年以來新高,進一步印證滯脹信號。
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滯脹(特別是1973-1974年石油危機期間)曾導致標普500指數暴跌近40%。這清晰地證明了在經濟停滯與高通脹并存的環境下,股市可能遭受毀滅性打擊。當時的滯脹被華爾街普遍視為“全球股市最大的敵人”。
基于歷史經驗、當前數據和市場預期,美國如果陷入滯脹,極有可能通過沖擊企業盈利、壓制股票估值、引發避險資金外流等渠道,對自身及全球股市造成重大下行風險。
美國滯脹對美元構成威脅
滯脹對美元構成雙重威脅:經濟增長疲軟導致貨幣貶值,持續通脹削弱購買力。2025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升值逾12%,8月第三周突破1.25,創2023年以來新高;日元和英鎊也表現強勁,日元兌美元升值約8%,受日本央行加息預期推動,反映市場對美元信心的動搖。
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美元實際有效匯率下跌3.7%,為2022年以來最大季度跌幅。對沖基金因美聯儲寬松預期減弱,增加歐元和日元多頭頭寸,進一步施壓美元。
在滯脹環境下,抗通脹資產成為避險首選。
滯脹(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的特殊性在于其打破了傳統經濟周期中“股債蹺蹺板”的平衡。當增長乏力與物價飆升并存時,現金因通脹貶值,股票因盈利下滑承壓,債券則受高利率壓制。這一背景下,抗通脹資產成為投資者唯一的“避風港”。
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更具吸引力,2025年上半年全球黃金ETF流入230噸,創2020年以來最大增幅。此外,大宗商品如原油因供需緊張同樣具備抗通脹潛力,布倫特原油價格2025年升至85美元/桶。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經濟晚報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