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來襲小心中暑 4步急救法請收好
編輯: 李盛元來源: 人民日報2025-07-05 15:19:11
編輯: 李盛元來源: 人民日報2025-07-05 15:19:11
?
?圖片由豆包生成
6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高溫中暑風險增加。中暑是指高溫和(或)高濕無風的環境下,由于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尤其好發于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
中暑類型
中暑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即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等癥狀。
輕癥中暑: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C以上,也可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
重癥中暑:除輕癥中暑表現外,還有痙攣、腹痛、高熱暈厥、昏迷、虛脫或休克現象,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情況,其中熱射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急救方法
中暑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個體因素及訓練因素(體力活動)均密切相關。一旦發生中暑,應立即脫離高溫高濕環境,盡早降溫,補充水、鹽電解質,維持循環和內環境穩定,避免重要臟器損傷。絕大部分的中暑可能都是輕癥,經過現場救護可以恢復正常。
1.轉移當患者出現早期癥狀時,應及時撤離高溫現場,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同時解開患者衣物,將雙腳抬高,使其平躺休息,如果病人有嘔吐現象,則讓其側躺,保證呼吸暢通。
2.降溫在現場想盡一切辦法盡快為患者進行物理降溫,如用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等。每10分鐘測一次體溫,一旦體溫低于38°C,應停止一切冷敷降溫措施,以免導致低體溫。可在中暑者額頭、太陽穴處涂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口服液等。
3.補水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可以讓其飲用淡鹽水或含鹽清涼飲料,不要急于補充大量水分,以免出現嚴重的電解質紊亂。
4.送醫患者病情嚴重應立即撥打120盡快送往醫院。運送途中用冰袋、濕毛巾敷于病人額頭、枕后、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