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 (絡病) 防治中國行” 江西絡病學術會議召開
編輯: 肖霞來源: 經濟晚報2025-07-04 12:44:14
編輯: 肖霞來源: 經濟晚報2025-07-04 12:44:14
2025年6月28日,“慢性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江西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2025年學術會議在南昌召開。本次會議為促進心血管、腦血管、內分泌等領域的診療能力提升,搭建中西醫融合發展的橋梁與平臺,邀請了江西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絡病理論創新、中西醫結合診療策略展開深入研討,為促進實現健康老齡化、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會議現場
學術突破:通絡藥物斬獲硬核循證醫學成果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伍建光教授作為大會主席致辭,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劉良徛教授發言致辭:我們堅決貫徹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伍建光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劉良徛教授致辭
創新引擎鑄就“通絡”解法,通過學術交流相互學習,不僅能碰撞出更多學術思想的火花,還能達成更多交流合作的共識,為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也希望江西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在學會和各級專家領導的支持培育下,堅持“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培養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絡病學科建設的專門人才,推動絡病專業取得更多新成績
隨后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曾建斌教授以《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成果應用轉化》為題開啟了學術匯報,他指出,絡病理論創新推動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全鏈條突破,通絡藥物取得的高質量循證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突破,轉變了國際主流醫學界對中醫藥傳統認知,彰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戰略意義。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楊人強教授解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25》更新要點時強調,新版指南關注中西醫結合,更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案,肯定了通心絡在改善血管微循環、優化預后的臨床價值。通心絡對于做介入治療的ACS(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無復流和再灌注損傷的作用。
贛州市人民醫院劉偉斌教授提出“從抗律到調律”的心律失常治療新策略,他指出心律失常的治療要同時兼顧離子通道和非離子通道,參松養心是唯一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調節”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一系列研究證實,參松養心膠囊在室性早搏、房顫等疾病中可顯著減少心律失常發作次數,且安全性優于傳統西藥。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婷教授解讀了《通絡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重點提到,QUEST研究(中藥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證實,在標化治療基礎上,芪藶強心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7%和心衰再住院風險24%。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征鋒教授則聚焦長期獲益,提出“以患者為中心”的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強化“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核心管理理念。在糖尿病的治療方面,通絡藥物津力達顆粒糖脂雙調,機制獨特,可以實現多重獲益:降低IGT人群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41%,還具有降低BMI、改善口干乏力便秘癥狀等多重優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南昌市第一醫院金昱教授以《從機制出發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優化管理》為題作匯報,基于絡病理論提出氣陰兩虛是DR(視網膜病變)病機之本,血瘀絡阻是核心病機和關鍵環節,通絡藥物通絡明目膠囊針對DR的多個病理機制變化,改善微循環、抑制炎癥和氧化應激、保護視網膜、抑制新血管生成。
江西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
?病例分享:從臨床實踐看中西醫結合優勢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建蓉教授以《津力不凡,錦上添花》為題分享一例經典2型糖尿病合并多個并發癥患者的病例,證實2型糖尿病患者,在應用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物基礎上,加服津力達顆粒,能夠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改善口干、乏力、麻木等不適癥狀,且安全性良好。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黃滿香教授分享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體會,指出病例患者在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基礎上聯合通心絡膠囊,改善了心絞痛癥發作,進一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提高了生活質量。
新余市人民醫院蔡丹醫生以《神經科醫生的福爾摩斯探案集》為題分享了一例腦梗治療病例,肯定了通心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改善循環的治療價值。
贛州市人民醫院劉茜醫生分享通絡藥物治療室性早搏療效觀察,驗證了參松養心膠囊適用于頻發室性早搏患者,尤其是合并睡眠障礙的患者,臨床效果顯著。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羅晶教授分享了一例64歲心衰患者的治療病例,證實在標準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可以改善左室舒張功能,提高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
本次會議不僅是一場學術盛宴,更是江西省踐行“中西醫并重”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既展現了絡病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通過中西醫結合的學術碰撞,為絡病理論創新與臨床實踐開辟了新路徑。江西省絡病專業委員會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為提升區域醫療水平、服務健康中國戰略貢獻中醫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