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勇士”肖汗堯“歸隊”,另外16位勇士你們在哪?
編輯: 李盛元來源: 江西日報2025-06-06 19:22:55
編輯: 李盛元來源: 江西日報2025-06-06 19:22:55
夏日嶺南,郁郁蔥蔥,生機勃發。
“敬禮!肖汗堯‘歸隊’!”5月25日,在第74集團軍某旅“大渡河連”舉行的“紀念強渡大渡河戰斗勝利90周年大會”上,“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肖汗堯烈士的侄子肖香銀將烈士畫像贈給連隊。當揭開肖汗堯畫像上紅布的那一刻,臺下官兵的眼眶閃爍著激動淚花,熱烈的掌聲在空中回響。
時隔多年,江西于都籍渡河勇士肖汗堯終于回到“大渡河連”。跨越時空的“歸隊”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其中既有烈士家鄉人民的執著追尋,又有江西主流媒體的持續關注,更有部隊官兵的不懈努力……除了肖汗堯,其余16位渡河勇士的后人今何在?英雄的家鄉依舊在關注,我們呼喚“大渡河十七勇士”整齊歸隊!
肖汗堯畫像贈送儀式現場。攝影丨通訊員肖力民
十七位勇士的革命壯舉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水寬300米,兩岸群山嵩峻,險灘密布,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就有“天塹”之稱。
將時間的指針撥回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巧渡金沙江后,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當時,前有守敵,后有追兵,紅軍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危急關頭,紅軍總部命令紅一團連夜襲擊安順場守敵,奪取船只,強渡大渡河。
最終,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落在了二連的頭上,營長孫繼先挑了十七名同志組成突擊隊。他們每人帶一把大刀、一支沖鋒槍、一支短槍、五六顆手榴彈,由當地船工擺渡,開始強渡大渡河。冒槍林彈雨,戰驚濤駭浪,沖過了敵人的重重火網,勇士們憑一條普通的小船,擊潰了守敵,成功搶占渡口,為紅軍北上打開了勝利通道。
《戰士報》刊登了強渡大渡河勇士的光輝事跡。(資料圖)
“被點名參加強渡大渡河的戰士里,有一位叫肖汗堯的,他是我大伯,江西于都人。”肖香銀熱淚盈眶地說,“大伯被確認為強渡大渡河的勇士,我感到無比驕傲。如今,他又‘回到’老連隊,我為他感到高興。”
1930年,15歲的肖汗堯帶著13歲的弟弟肖懷清一起參軍。1935年5月25日,從小在梅江邊長大的肖汗堯,因為膽子大、會游泳,被選中參與執行強渡大渡河任務。最終,肖汗堯兄弟倆都走完了長征路,勝利到達陜北。再后來,肖汗堯前往太行山抗日,兄弟倆就此失去聯系。新中國成立后,肖懷清回到家鄉,肖汗堯的渡河事跡才被后人知曉。
2021年,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在長征沿線縣市尋找于都籍烈士。當他們走進位于四川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墻上展示的強渡大渡河勇士名單中的一個名字——蕭漢堯,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同時,陳列在紀念館的一張《戰士報》刊登了強渡大渡河勇士的光輝事跡,肖汗堯的名字清晰可見。
經過核對,走訪肖汗堯烈士家人,又經黨史專家考證,于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確認,家住于都縣銀坑鎮汾坑村的肖汗堯即“蕭漢堯”,是“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
尋根溯源讓英魂歸隊
對于9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經過,“大渡河連”人人熟知,十七勇士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詳。然而,除了名字,十七位勇士究竟是誰?他們背后有哪些故事?大家卻知之甚少。
江西日報社江西新聞客戶端推出的專欄報道截圖。
“大渡河連”吳指導員告訴記者,他到連隊任職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要完成這項工作,補上連史中的這塊“空白”。2024年4月12日,江西日報社江西新聞客戶端推出的專欄報道《90年的回響?|肖汗堯,強渡大渡河勇士!》吸引了他的注意。文中提到,“強渡大渡河勇士之一的肖汗堯是江西于都人”。看到這一消息,大家喜出望外,立即與于都縣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經過反復核實,最終證實肖汗堯正是當年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之一。隨后,連隊與肖香銀取得了聯系……
“老英雄,我們來看您了!”今年清明節前夕,“大渡河連”選派優秀官兵代表組成的“尋根小分隊”追尋著先輩足跡,跨越千里,來到于都縣銀坑鎮汾坑村肖汗堯烈士墓碑前,敬獻鮮花、深情緬懷烈士。
“1983年,我父親依照當地農村習俗為大伯做了銀牌,安葬在老家的石灰塘山上。”肖香銀擦拭著墓碑,眼含熱淚地說,“大伯,‘大渡河連’來人來看您了。您應該感到很欣慰吧!”
據悉,在祭拜肖汗堯烈士后,“大渡河連”還與于都歷史博物館簽訂了合作共建的協議。
今年清明節前夕,“大渡河連”的“尋根小分隊”來到于都縣銀坑鎮汾坑村肖汗堯墓前緬懷烈士。攝影丨通訊員劉偉強
英雄連隊續寫新榮光
“連隊前輩強渡大渡河的英雄壯舉,為紅軍北上開辟了通路,一戰成名、享譽全軍。戰后,‘十七勇士’被授予‘紅星勛章’,二連被授予‘大渡河連’榮譽稱號。”吳指導員介紹,幾十年來,“大渡河連”通過各種形式傳承發揚先輩的英雄精神,爭當勇士傳人。
“熊尚林!”“到!”“羅會明!”“到!”“肖汗堯!”“到!”……每年5月25日,是“大渡河連”的“連慶日”,連隊一直保留著呼點“十七勇士”的傳統。每當嘹亮的《大渡河連連歌》在軍營響起時,雄壯豪邁的旋律在每名勇士傳人心中蕩漾。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大渡河連”榮譽戰旗光榮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圖為1936年9月,斯諾采訪“大渡河連”時與官兵合影。(資料圖)
前不久,為重現肖汗堯烈士英容,于都縣人武部、于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協調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烈士孟祥斌的遺孀葉慶華和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志愿者為肖汗堯勇士畫像。“接到‘大渡河連’邀請我參加紀念強渡大渡河戰斗勝利90周年大會的電話后,我決定將我伯父的畫像贈給連隊,幫他‘歸隊’。”肖香銀眼含熱淚說道。
在“大渡河連”的榮譽室,瞻仰著肖汗堯勇士的畫像,四班丁副班長激動地說:“我們曾經千萬遍呼喚著您的名字,如今終于看到您當年英勇無畏的模樣。在未來的軍旅路上,我們將繼續以你們為榜樣,接續弘揚長征精神,當好你們的傳人。”
“肖汗堯勇士‘歸隊’是我們部隊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另外16位勇士尚未歸來,不知他們的后人客居何處。期待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大渡河十七勇士’能早日整齊歸隊。”該旅領導說。
(肖力民、胡萍、袁榮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