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付消保反詐課堂】警惕“維權”陷阱 守護資金安全
編輯: 金婉來源: 經濟晚報2025-03-03 17:31:21
編輯: 金婉來源: 經濟晚報2025-03-03 17:31:21
近期,用戶李先生在某平臺申請了貸款,按照簽訂合同的要求每月從其指定銀行卡內扣除還款金額以及約定的保費、擔保費用等。不久,李先生看到一則“專業代理維權”廣告,聲稱用戶在借貸過程中支付的保費、擔保費用為不合理收費,可以幫助用戶進行全額追回,并承諾“不成功不收費”。對此李先生起了信以為真,隨即聯系了該代理機構,并提前支付了2000元“咨詢費”。
代理機構要求李先生提供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等敏感信息,并簽署了一份“全權代理協議”,承諾會通過“特殊渠道”幫忙追回資金。此后,代理機構又聲稱已與某支付公司達成“內部協議”,資金將在7個工作日內退回,但要求李先生在此期間不得與該支付公司直接聯系。然而7天后,李先生未收到退款,聯系代理機構時發現對方已失聯。與此同時,李先生頻繁接到推銷電話,顯然個人信息已被泄露,此時才發現自己被騙,只得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風險提示:
1.財產損失風險。消費者一旦簽署所謂的“代理維權”協議,不但需支付高額維權費用,還有可能被非法侵占維權退還資金,甚至被套取貸款、信用卡資金,將面臨資金損失。
2.信息泄露風險。消費者提供個人信息后,可能面臨信息被泄露倒賣風險。消費者如想終止“代理維權”,不法分子可能根據掌握的信息,對消費者及親友進行騷擾恐嚇,干擾消費者正常生活。
3.法律責任風險。不法分子誘導消費者采用涉嫌違法違規的手段進行維權,甚至被誘導參與非法集資等,消費者一旦聽信教唆,可能被卷入報假警、偽造證據資料、敲詐勒索等違法違規行為。
平安付消保提示:
1.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消費水平要在個人承受范圍之內,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適度消費。
2.進行金融活動時選擇正規金融機構獲取存款、投資理財、貸款等金融服務時,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防范非法金融活動侵害。
3.官方核實確認當對于扣款行為產生爭議時,應當第一時間通過銀行渠道或支付公司官方客服核實情況,確認扣款行為是否屬實。
4.正規渠道維權如用戶感覺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優先向辦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上級機構反映、協商解決。也可以通過司法機關、第三方調解機構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