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文明實踐的故事丨文明除三害
編輯: 李盛元來源: 江西日報2024-11-26 10:50:53
編輯: 李盛元來源: 江西日報2024-11-26 10:50:53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升文明實踐隊伍能力水平,推動文明實踐精準化、品牌化發展,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舉辦了全省文明實踐員風采大賽。
為了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頭作用,促進經驗交流與分享,省文明辦在“文明江西”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我與文明實踐的故事》專欄。專欄將分階段地展示風采大賽中的杰出選手及其事跡,旨在記錄并展示一系列關于文明實踐的感人故事,通過真實的人物經歷和生動的實踐案例,激發更多人的參與熱情,共同推動江西省文明實踐工作邁向新的高度。
最近隨著電影《周處除三害》的上映,《世說新語》中“周處除三害”的老典故又沖上了新熱搜,晉朝時有個叫周處的年輕人在村里橫行霸道,與猛虎、蛟龍一起被百姓稱為當地的“三害”。后來他決心改過,親自為百姓除掉這“三害”,經過千難萬險,他先后除掉了猛虎和蛟龍,并立志求學,替百姓做好事,最后成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軍,受到人們的贊揚和尊敬。今天,我要和大家講講,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農村,“文明除三害”的故事。
作為一名農村基層的文明實踐員,我為百姓們除的第一害是——“疑”。2022年4月,黃沙崗鎮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鎮域內14個村社區同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看著村口新掛上的大字招牌,不少群眾疑惑地駐足詢問,新時代文明實踐到底是什么呢?后來,我們在鎮村的文明實踐所站的宣講室、甚至是祠堂、學校、村口和田間開展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理論宣講。
一口黃沙鄉音、一片村口空地、幾排農家小板凳,黨員群眾圍坐在一起,把“書面語”轉化為“家常話”,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用“鄉音”傳“黨音”,不僅化解了老百姓們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疑慮,更是把黨的方針政策傳到了群眾的耳朵里、腦海中、心坎上。
實踐站成立后不久,除的第二害是——“亂”。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樓大廳的積分兌換墻前,擺放著洗衣液、衛生紙、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村民們可以通過參與環境衛生整治來攢積分,兌獎品。村干部們每次提到這事都欣慰地和我說:“以前村里搞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干部不知道要軟磨硬泡跑多少遍,才能讓大家動起來,現在只要在村文明實踐群里發個消息,大家都可積極地干起來了!”文明實踐“小積分”撬動了人居環境“大變樣”。打破了“干部干,群眾看”的被動局面,村民們對照積分標準積極行動,形成了“賺積分、比積分”的新風尚,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文明新動力。
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百姓們除的第三害是——“賭”。農閑時節人不閑,不知何時起,越來越多的農村百姓沾染上了打牌賭博的陋習,于是我帶領黃沙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志愿者們進村入戶為百姓們講解賭博的危害,把村里的棋牌桌換成了書桌、乒乓球桌,解決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空虛的問題。推動文明實踐站成為農村娛樂的主陣地,通過組建多支文藝志愿服務隊,開展農民運動會、廣場舞大賽、“我要上村晚”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摒棄賭博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基石,實踐是文明傳承的途徑。作為一名文明實踐員,我既倍感榮幸又使命在肩。今后,我將一如既往,爭當“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文明人,愿做“舉旗聚民心,以文展形象”的實踐者,讓文明實踐之花在黃沙熱土絢麗綻放!
宜春高安市黃沙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高安市黃沙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位于黃沙崗鎮政府機關大院內,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實踐所內設有6個功能室,包括多功能影音室、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理論宣講室等。黃沙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緊緊圍繞“舉旗幟、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陣地建設為抓手,以服務群眾為根本,凝聚力量,整合資源,廣泛開展群眾參與、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