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縣文成街道多措并舉開展矛盾糾紛大化解工作
編輯: 經琬來源: 玉山縣文成街道2024-09-04 15:47:50
編輯: 經琬來源: 玉山縣文成街道2024-09-04 15:47:50
? 玉山縣文成街道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平安維穩工作,通過開展“大排查、大化解、大調處”活動,進一步聯系群眾、融入群眾,從源頭上排查隱患,從機制上化解矛盾,集中解決一批鄰里糾紛、土地資源權屬、征遷遺留問題等涉及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成功調解率達84.6%,矛盾糾紛大化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努力創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尋根溯源,防微杜漸消除矛盾風險
自7月初以來,文成街道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廣泛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各村(社區)按照“走村不漏戶、戶戶不漏人”的要求,通過建立網格化管理,結合街道干部雙聯的工作制度,全面深入排查轄區存在的矛盾糾紛情況,準確細致摸清、掌握苗頭性矛盾風險點,厘清矛盾原因,逐件分析研判,建立工作臺賬。
115名網格員組成社區服務隊伍走村入戶,認真聽取居民反映的難點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化解,堅決防止“民轉刑”命案發生。各村(社區)充分利用LED電子顯示屏、橫幅、微信群、發放宣傳單等形式進行信訪法律法規、民法典宣傳,營造出全民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教育引導群眾通過合法理性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和維護合法權益。同時,針對特殊人群、重點人員、長期上訪人員進行動態管控,嚴防發生極端案件。
因勢利導,發揮社會力量協同工作
在化解矛盾過程中,街道辦利用當事人拐彎抹角沾親帶故的關系,因勢利導,發動親屬、家族長輩等積極力量來協助調解,從解開思想疙瘩入手,以事實明辨是非,以說理權衡得失,以親情感化內心,從而使矛盾迎刃而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今年3月,梅弄小組居民王某某到縣綜治辦上訪,反映鄰居楊樂林建造擋土墻。蓮湖社區干部第一時間到場進行溝通協調,了解到該擋土墻的位置不歸屬于王某某,并未侵占她的地界,只是覺得擋土墻會影響其出行的實質訴求。街道及社區干部多次上門,循循善誘,真誠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組織王某某的家人朋友共同參與勸說,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了一致意見,糾紛就此化解。
農村矛盾大多是不涉及重大利益的鄰里小糾紛,當事人往往是為了賭氣爭面子。在調處此類糾紛時,準確把握被調解人心理,靈活運用調解語言技巧,采取靈活機動的調處形式,提高調解成功率。調處過程中,讓他們把心里話講出來,把心中的積怨發泄出來,然后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精準施策;對于爭要“臉面”的當事人,表揚鼓勵其長處、滿足其虛榮心理、激活其情緒、堵住其可能反復的退路;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不以怒制怒、說絕話、放狠腔,調解人員采用“背靠背”調解法,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同時,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讓其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最終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聯動協作,形成綜合治理合力
街道在排查調處矛盾糾紛過程中,充分發揮調解聯動機制,加強與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綜治辦等職能單位及部門的溝通協作,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調解模式有機結合,形成“以點帶面、長效防治”的綜合治理合力。今年7月,十里山小組居民繆某某家房子四樓馬頭墻因起大風而倒塌。因馬頭墻是以前為配合街道美麗集鎮建設而由街道統一建設,社區為轄區居民房屋購買了農房保險。墻面倒塌后,十里山社區支書黃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察看情況,并將損害情況及時上報給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由于保險賠償金額較少,該農戶對處理結果不滿意。街道辦迅速啟動綜治辦、司法所、社區三方聯動,擺政策、講法律、明事理,最終化解此次矛盾。
(曾照勝 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