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腎內科血透室又一例“人工肝”成功開展
編輯: 經琬來源: 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2024-05-31 11:26:16
編輯: 經琬來源: 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2024-05-31 11:26:16
近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腎內科血透室又一次運用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DPMAS模式)“人工肝”技術,救治一例嚴重肝損傷黃疸患者。通過腎內科血透室團隊的治療和守護,患者的病情逐漸好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生化指標明顯好轉。
該患者男性,53歲,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冠心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等病史。因發現肝惡性腫瘤7月余,全身黃染2月余,行ERCP術后4日,患者因病情原因,暫時無法進行肝移植。外地醫院醫生建議回當地進行血漿置換治療,遂想回家治療。患者家屬通過在網絡搜索“景德鎮醫院血漿置換”,搜索發現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去年進行血漿置換的治療報道,于是,慕名來到市三院腎內科就診。
電視里的卡通人物“小黃人”很可愛,但現實中的“小黃人”卻令值班醫生立刻提起警惕。迅速完善相關檢驗指標,果不其然,患者的膽紅素指標暴漲!入院當天的總膽紅素就高達481.89umol/L(男性正常值為5-28umol/L),患者病情進展太快,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阻斷病情進展,生命難以保障。經過討論分析,腎內科決定在綜合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人工肝支持治療,即雙重血漿分子吸附(DPMAS)+半量血漿置換(PE)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炎癥因子,另一方面可以特異性吸附淤積在患者體內的膽紅素,避免這些毒素對肝臟造成反復打擊,最大程度地保障肝臟細胞的再生能力。
經過4次的人工肝治療,取得了良好成果。總膽紅素明顯下降,由481.89umol/L下降至140.93umol/L。患者精神明顯好轉。現患者意識清醒,精神狀態、食欲改善。患者現已轉入腫瘤內科繼續抗腫瘤治療。
據了解,腎內科血透室“人工肝”“血漿置換”等新技術開展已滿一年。在大內科副主任兼血透室主任賴麗文,腎內科主任祝清秀,血透室護士長曹玲英的帶領和全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同心共濟,展示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截至目前,腎內科血透室共完成人工肝治療20余人次,開展了多種治療模式,其中單重血漿置換模式4人次、雙重血漿分子吸附模式2人次、血漿吸附聯合半量血漿置換模式6人次、特異性膽紅素吸附7人次等;涉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及高膽紅素血癥,包括:肝炎后肝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膽紅素血癥等。同時科室對每位患者的療效及時總結,每次治療及時分析,定期組織全科醫護學習及培訓,總結了一整套人工肝技術操作技術規范、抗凝應用經驗和各種模式的選擇標準,以及出現各種不良情況的應急預案。
通過科室團隊的不懈努力,市三院腎內科血透室成熟運用DPMAS技術在治療重型肝炎、肝移植前后、高膽紅素血癥、頑固性膽汁酸淤積、肝性腦病、肝衰竭等病癥上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為肝衰竭患者保駕護航。
(應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