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江西進賢:繪就基層善治“水彩畫”
編輯: 鄒菲燕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024-05-28 11:33:30
編輯: 鄒菲燕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024-05-28 11:33:30
原標題:
江西進賢:繪就基層善治“水彩畫”
聊起一個多月前的雷暴大風,老范仍心有余悸:“那場大風把我基地5000平方米大棚刮沒了,損失了100多萬元。”
在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前坊鎮“支書答理”工作室,“浙商”范兆爐正在向太平村黨支部書記李慶群“求救”——“書記,有沒有辦法幫我減少點損失?”
“走,老范,先去你基地看看。”李慶群說。
驅車10分鐘,老范領著李慶群來到自己經營的600余畝水果、花卉種植基地,只見其中100余畝的大棚東倒西歪、破損嚴重。“老范,把情況簡要說下,我向鎮里反映,爭取幫你減少一些損失。”李慶群邊說邊拍照記錄現場情況。
“‘支書答理’工作室能辦實事!”老范說,在進賢創業5年來,工作室幫其解決了土地租用、用工糾紛等問題,使自己扎根進賢、安心發展。
“支書答理”工作室是江西省基層黨建品牌之一,由前坊鎮14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攜帶公章輪流值班,定時定點現場受理群眾委托代辦事項。
“村民來這里可以辦理計劃生育、戶口轉遷、低保受理、新農保、城鄉居民醫保、矛盾糾紛調解等18個服務項目。”前坊鎮黨委副書記舒斌說。
據統計,“支書答理”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在鎮人大代表、紀檢干部積極監督下,14名村支書先后接待群眾4700余人次,辦理解決群眾委托大小事項46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百余起。
面對村情不一、民情不同的萬千鄉村,如何創造性地開展基層治理實踐,使鄉村更具生命力?在進賢縣,基層治理模式不是整齊劃一、百村一面,而是多元共生、百花齊放。
臨近中午12點,10余位老人前后腳踏進泉嶺鄉前溪村鄰里中心的共享廚房吃飯。“一日三餐,一個月只需交150塊錢。”今年73歲的曾紅兒感嘆道,村里老人多,尤其孤寡老人、殘障老人做飯不便,共享廚房讓大家在家門口吃出了“幸福味道”。
為探索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新路徑,2022年,進賢縣在前溪村試點建設“1+6+N”鄉村鄰里中心,打造了共享廚房、健康小屋、村民議事館、鄉村雜貨鋪等六大活動場景融為一體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并拓展出就業幫扶車間、紅白理事會等N個服務矩陣。
有了鄉村雜貨鋪,村民可取快遞、查到賬、取現金、換物品,還可找人維修、下單網購。“以前要跑到集鎮才能辦成的事,現在一個雜貨鋪就能辦好。”前來取快遞的村民游小勇說。
“在南昌,一般城區才設有鄰里中心,我們借鑒城市管理經驗,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在全省率先建設‘1+6+N’鄉村鄰里中心,實現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共青團南昌市委駐前溪村第一書記譚亮說。
村民龔嬌如說,自從有了鄰里中心,大伙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老太太們晚上相邀一起跳舞,人心順了、糾紛少了,鄰里關系越來越和睦。
從需求出發,走善治新路,讓群眾受益,繪就了一幅基層善治“水彩畫”。范兆爐說:“現在的農村,生態優、環境好、產業旺,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陳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