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報道江西:干群連心拓寬鄉村善治路
編輯: 鄒菲燕來源: 經濟日報2024-04-02 10:20:04
編輯: 鄒菲燕來源: 經濟日報2024-04-02 10:20:04
?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魯溪鎮梅顏村,40余名村民圍坐在夏金山家的小院里,召開“院落懇談會”。“去年村里建起了凍庫,改造了廠房,我想租過來,成立農副產品貿易公司,做直播帶貨。”“村里幫我流轉了土地,我打算啟動第二期項目,擴大陸基養魚產業規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懇談會開了3個多小時才散場。
“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以黨建引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到群眾家門口宣講政策、傾聽訴求、解決問題,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九江市自然資源局駐梅顏村第一書記陳志軍道出了村民議事協商熱情高漲的原因。這樣的懇談會,梅顏村每月至少開一次,回鄉創業、返鄉就業、發展產業,成為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
“村民圍坐院中、干部融入其中,村民的意見得到重視和回應,大家干起來更有勁了。”村民夏金山原本在外務工,感受到村里發展產業的決心,回村建起了魚菜共生基地,去年銷售收入達130余萬元。在梅顏村,返鄉創業的浪潮蔚然成風,產業覆蓋中藥材、水果、水產等種養業,以及稻油輪作、花卉苗木及制衣加工等行業。2023年,梅顏村村集體收入達113.6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8萬余元。梅顏村還成立了詩社、書法協會、戲曲協會、廣場舞協會、太極拳協會、柔力球協會,一陣陣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院落會”成為干群“連心會”,梅顏村村民也“鼓了口袋”“富了腦袋”,這是武寧縣大力推進“鄉村善治”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縮影。
宋溪鎮在黨員干部、網格員、村民小組長、退伍軍人和“五老”人員中,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1200余名,引導大家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去年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4件,將村民矛盾糾紛化解在最基層。官蓮鄉東山村創新推出“公德超市”和“公德貸”,將村民各類美德善行進行量化評價,好人好事、善行義舉、文明行為等都可獲得“公德積分”,推動形成崇德向善的鄉村新風尚。
如今,武寧縣的一個個村莊,村民自治能力不斷提高,法治保障持續強化,鄉風文明處處顯現,“鄉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寬。武寧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入選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3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個。
“下一步,我們將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強化基層黨建引領,大力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繪就充滿活力、穩定有序的美麗武寧鄉村畫卷。”武寧縣委書記洪碧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