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贛州市分行:織牢耕地保護網,全力守好“飯碗田”
編輯: 金婉來源: 經濟晚報2023-11-06 09:57:41
編輯: 金婉來源: 經濟晚報2023-11-06 09:57:41
金黃稻田,籽粒飽滿,起伏波動的稻浪之間,收割機轟隆隆駛過,稻粒歡騰著跳入糧倉,“豐收答卷”令人振奮,豐收背后的智慧和汗水更令人鼓舞。今年以來,農發行贛州市分行緊緊把握上級行政策導向,時刻牢記“糧食銀行”品牌定位,大力支持耕地保護、夏糧收購等重點領域,以家國情懷融入贛南大地,助力糧食顆粒歸倉,豐收變增收。
保障資金,下好顆粒歸倉“先手棋”
盛夏的贛南田野,風中彌漫著豐收的氣息,在寧都縣直屬庫夏糧收購現場,收割機的轟鳴聲,傳送帶的沙沙聲,農民的歡笑聲合奏出一曲歡樂的樂章,“無論是夏收還是秋收,農發行都早早做好了準備,讓農民高高興興賣糧,我們踏踏實實收糧。”企業負責人介紹。
面對贛州市夏季糧食大豐收、各類糧食收購主體增加的局面,該行統籌規劃資金需求,資金早安排、需求早調查、貸款資格早認定,高效處理地方儲備糧油貸款申請,有效落實“錢等糧”的要求,有效保證夏糧收購工作順利啟動。
同時,該行積極開展糧油庫存、收購前糧倉檢查工作,確保糧食收購有序進行,有效防范糧食風險,維護糧油市場穩定。截至目前,已投放糧棉油貸款2.1億元,支持收購糧食2.46億斤,油料14萬斤,糧食收購市場份額超過50%。
該行大力支持的寧都縣夏糧收購現場
保護耕地,護好糧食生產“壓艙石”
在贛州市石城縣,山地占比達89%,耕地成為了稀缺資源之一,在沒有落實耕地保護以前,占用耕地建房、荒廢農田等現象屢見不鮮,但現如今走進石城縣屏山鎮河東村田間地頭,原本零碎的“糧田”變成一畝畝“良田”,再也見不到田間地頭長滿雜草的情景。
這樣的改變離不開農發行的大力支持,該行基于當地耕地資源稀缺的現狀,積極助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復耕復種、地力提升等土地整理工作。累計獲批3億元,已投放8540萬元用于支持石城縣新增整合耕地、提高產能,緊盯當地水稻種植區域,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破解耕地資源限制,極大提升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
“以前這里都是撂荒地,除了雜草什么都沒有,后來有了農發行的支持,村里也做了相關耕地保護政策宣傳,我們才意識到耕地保護的重要性,現在很多人開始復耕,又是機械化種植,很方便,瞧,現在這農田多好看。”當地村民陳先生介紹說。
近年來,該行主動提升站位,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在為耕地保護注入金融活水的同時不斷加強耕地保護宣傳教育,多措并舉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短短一年時間里,助力石城縣復耕復綠板塊47個,復耕面積135.76畝,復綠面積135.36畝,復耕復綠整改率超80%。
石城縣屏山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引進技術,駛入農業生產“快車道”
走進于都縣蔬菜種植基地,你會看到一排排高標準蔬菜大棚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側,耕種機、自動灌溉設備、無人機噴藥設備齊上陣,細心呵護著這片綠色海洋……
但是僅僅在一年前,這里播種施肥都得靠農民親自下田,并且由于缺乏種植技術指導,產量一直上不去,成為了限制當地經濟發展的攔路石。農發行贛州市分行在了解情況后,迅速組織調配人員,成立工作專班,積極投入到項目進程中去,成功投放1000萬元農業科技貸款對于都縣盛陽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幫扶,為企業農業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引進收割機、撒藥無人機等器械的同時,還引入自動灌溉、傳感器監測、生物管控等新技術,既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也大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推動于都縣農業生產水平邁上新臺階。
“從前啊,播種施肥這些活兒都得請專人下地去做,累人不說,效率太慢,成本還高得嚇人,現在好了,有了農發行的金融支持,引進這些新設備,坐在辦公室就能遙控完成這些工作,產量還大大提高了。”農地企業負責人介紹說。
該行支持的于都縣蔬菜種植項目防蟲噴灑
在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化以來,該行主動提升站位,積極履行糧食銀行主責主業,縣市兩級聯動,積極了解企業需求,對癥下藥,幫助農業生產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涌現,助力贛南大地這片希望田野永遠充滿活力。
(鐘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