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雷鋒精神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編輯: 曾丹奕來源: 江西日報2023-03-05 20:39:42
編輯: 曾丹奕來源: 江西日報2023-03-05 20:39:42
“向雷鋒同志學習”。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60年來,雷鋒精神穿越時空,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靈。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從脫貧攻堅主戰場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從服務群眾窗口到萬千百姓門口,從街道社區的瑣事到平凡郵路的日常,他們與時代同頻共振,一次次溫暖人心,一次次感動社會,時刻詮釋著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他們就是我省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
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甘愿做“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牢記殷殷囑托,續寫紅土榮光。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于都縣涌現出一大批“活雷鋒”,6727名幫扶干部、357支駐村工作隊急貧困群眾之所急,將貧困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想辦法、找出路。“在學習雷鋒、弘揚雷鋒精神上,黨員干部應始終走在前列。”時任于都縣扶貧辦主任袁勇鋒說。
“愛笑的戶政科長”,這是人民群眾給予的一個溫暖“標簽”。20多年來,景德鎮市公安局昌江分局戶政科科長黃鶯堅守在戶籍內勤、戶政科長崗位上,把便民落實到每個細節,她創建的“黃鶯戶政室”先后獲評“全省文明戶籍室”“全省巾幗文明崗”;她守正創新,用“黃鶯工作法”開辟打擊犯罪的第二戰場。同事朱佳玲說:“正因為她的以身作則和榜樣示范,我懂得了給他人提供暖心的服務和幫助時,自己也會很開心。”
40多年來,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支月英為了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已經記不清跋涉了多長的山路、穿壞了多少雙鞋。為鐘愛的鄉村教育事業,支月英傾注滿腔熱忱,從“支姐姐”變成“支媽媽”再到今天的“支奶奶”,她教過1000多名山里娃,教出了50余名大學生。
他們,心里永遠裝著別人,全心全意無私奉獻,詮釋著“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
3月4日,第八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公布,萬年縣消防救援大隊上榜。建隊50年,一代代萬年消防人始終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出色地完成了各類急難險重任務。大隊組建了以黨員骨干為主的“火焰藍”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依托全縣13個站點設立學雷鋒便民服務站,常態化開展捐資助學、無償獻血等活動,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
30年來,宜豐縣雙峰郵政所郵遞員吳文清早已習慣穿梭往來于當地14個村委(居委)會和鄰鄉1個偏遠村。從2015年開始,吳文清每天在配送郵件的過程中,自貼油費無償為村民代購、代銷、代辦各種物資和事宜,讓村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問題,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捎帶哥”,他也成為堅守在大山郵路上的一道美麗身影。
“疫情形勢嚴峻,正是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結束了赴突尼斯執行援外醫療任務,回國僅3個月,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余臘梅便主動遞交請戰書,請纓支援湖北。她在家書中寫道:“當更多的中國孩子有了危險,我站了出來,這是職責所在……這個冬天我們遭遇了病疫的嚴寒,付出了很多犧牲,而生命的延續,就像清晨照耀大地的第一縷陽光,讓我感覺溫暖。”
他們,以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以一個團隊的“雷鋒”之舉,助推學雷鋒活動在全省蔚然成風。
景德鎮二中“火炬”學雷鋒活動小組成立于1970年。53年來,一批又一批學生加入“火炬”學雷鋒活動小組,他們日復一日堅持做好事,秉承著人員更替、火炬不滅的信念,將學雷鋒“火炬”薪火相傳。
樂安縣“劉瑩姐姐工作室”聚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三大任務,已發展含網格員、關工委主任等在內的3000余名“劉瑩姐姐”成員,開展了2000余場未成年人法治宣講,實現全縣176個行政村27個社區全覆蓋,有力推動當地構建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大格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扎根新疆戈壁荒漠十余年,每年在野外工作9個月以上。他還把課堂搬進礦山一線,培養了一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和企業技術人才,很多畢業生已經成為核能領域的技術骨干。
?
歷史,鐫刻下雷鋒的名字;時代,澎湃著雷鋒的精神。截至目前,江西省共有12個集體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13名個人被命名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他們以小我的奮斗融入大我的事業,放在哪里就在哪里發光發熱。永不褪色的雷鋒精神,正成為助推江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